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一校两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1358”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的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我校2025年在34个学科专业(见招生专业目录)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欢迎各位有志青年积极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在我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内,接收校内外获得2025年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直博生。
从本校学制内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选拔具有较强的科研潜质、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优秀硕士生攻读博士生,提前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面向校内外应届硕士毕业生或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由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人向我校提出申请,各招生学院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来初审,初审合格者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和学科学院组织的考核环节,最终根据考核情况择优录取。
1. 拥护中国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5. 满足所报考学院及导师根据学科特点、人才教育培训目标规定的有关要求,具体实际的要求见各学院招生办法。
除满足“(一)基本要求”外,考生须同时满足《北京林业大学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
除满足“(一)基本要求”外,考生须同时满足《北京林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办法》(北林研发〔2023〕33号)的相关规定。
1. 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或是应届硕士研究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学位);
3. 以硕士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的考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报考:
(1)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至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
(2)获高级职称(含副高职)或获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外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证书;
(3)已取得拟报考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相关课程学习的成绩合格证明,须提供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的成绩单;
(4)在国家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2篇以上与拟报考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且与拟报学科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
1. 在境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学位认证机构出具认证报告(学士、硕士学位都在国外获得的,两学位均需认证);
3.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骨干计划资格申请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首页 -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资格申请平台”,网址:)提交申请信息(所需要的材料可参考往年通知要求),经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线审核通过后方可在我校系统中报名。
我校博士研究生的报考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含专项计划)两种,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学术学位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就业考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就业考生、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和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
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录取后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户口按相关规定自愿迁入我校,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非在职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除外),录取后不转人事档案、工资关系、户口,录取后由考生及定向就业单位与我校签订定向就业培养协议书,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就业。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全日制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或学校规定年限内,应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或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
注意:培养类别为定向就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如报考博士研究生,无论报考定向就业或非定向就业,皆应经定向就业单位同意后方可报考。
已被确定为拟录取的直博生、申请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的所有人员均须登录我校研究生院主页的博士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要求报考前仔细阅读系统的报考须知,根据相关要求填报有关信息和上传报考材料。
200元/人,在博士生报名系统里扫码,准确填写个人隐私信息后缴纳,缴纳后将缴费凭证截图提交报名系统。报名前考生须仔细阅读本章程及各招生学院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中的申请条件,自审合格后再进行网上报名和缴费,否则造成不予复核、不予录取等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且不退还报名费。
1.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报考信息填写完毕并按要求上传本人近期证件照电子版,确认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登记表中的自述部分须由考生手写并签名);
2. 《北京林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博连读选拔表》(仅限硕博连读生填写提交);
3.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考核表》(仅限申请-考核方式的考生填写提交);
4. 所申报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两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方面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在博士报名系统的下载中心栏目下载,推荐内容可以打印,签字处必须手签,报考导师本人不能作为推荐人进行推荐,两份推荐信内容不得雷同);
5. 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应届硕士要求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已获得硕士学位考生可在个人档案中复印,需加盖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申请硕博连读的一年级硕士生提交本科阶段成绩单,后期补交硕士阶段成绩单);
7. 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仅本科毕业时间为2005年前的考生提交);
8. 教育部学籍在线.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仅获得境外院校学位者提交);
10. 个人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获得或申请的发明专利、新品种授权以及获奖材料等能证明本人科研水平的相关支撑材料;
11. 博士研究计划等材料(申请-考核生一定要提交,以招生学院要求为准);
13.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仅限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提交)。
)(1)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需上传材料清单中的5、6、10、11项,其中本科毕业时间为2005年前的还须上传第7项,境外学历获得者须上传第9项;
(3)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除按以上各种类别考生要求上传材料外,还需上传第13项。
)所有考生须按报考学院招生办法要求提交纸质材料。考生参加考核前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及其它报考材料原件,到报考学院进行现场审核查验,如发现弄虚作假者,将取消考核资格。
申请-考核考生均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试。成绩达到学校确定的合格分数线者方具有录取资格。考试时间初步定于2025年3-4月,请考生及时关注我校官网发布的具体考试安排通知。
硕博连读考生均须参加学院学科组织的英语水平考试,考试形式和内容由学院学科自行决定。考生成绩达到学校确定的合格分数线者方具有录取资格,请考生及时关注学院学科发布的相关通知。
按专项计划招收的在职人员以及高校专任教师或科研院所专职研究人员可适当放宽比例限制。
拟录取考生均须进行体检,体检时间应在2024年12月及以后。体检表在报名系统“下载中心”栏目下载。报名期间校医院为考生组织一次集中体检,时间另行通知。未参加集中体检的考生可到三级丙等及以上资质医院自行体检。
1. 博士生学制为4年,直博生为5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达到毕业条件的研究生经导师批准方可申请提前毕业,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直博生为7年);
非定向博士生及非在职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住宿,京外定向博士生仅安排第一年住宿,住宿费需按规定缴纳,具体由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负责。
对出现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以及其他违反考试纪律行为的考生,我校将按照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解决的方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2. 导师信息及联系方式见各学院及招生系统,考生报考前请仔细阅读导师招生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