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習總書記在湖南调查時強調,“我國有14億多人口,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自己保証,中國人的飯碗應該首要裝中國糧”“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進一步把糧食單產和品質提上去”。
科技裝備強是農業強國的重要特征。现在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4%,科技裝備已成為糧食連年豐收的重要保证。
春管春耕一線,農民辛勤耕耘,農機馳騁沃野,良種、良機、良法配套,一幅幅“科技春耕圖”在廣袤郊野鋪展。
習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愈加需求重視和依托農業科技創新”。
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了国际第一方陣,但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同国际先進水平比较還有不小的距离,這要求我們必須以應用為導向,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进步我國農業科技水平。
春管春耕一線,各地區各部門把大面積进步糧食單產擺在更杰出方位,選育推廣高產抗逆品種,集成推廣合理密植、水肥一體等高產技術,更多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向郊野集聚。
春分麥动身。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小麥大面積單產进步演示田裡,種糧大戶周朋說:“春管用上新技術,變量上肥、節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小麥長勢喜人。”
“好收成離不開好種子。我種的‘鎮麥’中強筋小麥,預計畝產比上一年添加20公斤,收購價每公斤也能高5分錢。”江蘇省句容市邊城鎮種糧大戶嚴秀林說。本年邊城鎮種植了2.2萬畝小麥,九成是“鎮麥”系列品種。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隨著種業振興行動扎實推進,现在我國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為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的種業根基,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出了一批優質綠色水稻小麥、耐密宜機收玉米、高油高產大豆、優質短季棉品種。
機械浸種、溫室催芽、大棚育秧……江西省上猶縣東山鎮元魚村,高標准育秧工廠內一條條育秧生產線有序運轉。“種子統一供给,技術專人指導,流水線精准播種,每天可加工秧盤6000盤”,負責人余茂林說。本年上猶縣早稻播種面積達6.4萬多畝,縣裡在8個鄉鎮推廣建設育秧中心,全力保证早稻用秧需求。
秧好一半禾。工廠化育苗在全國多地推廣,對穩定早稻面積、进步單產發揮著及其重要的效果。本年,農業農村部遴選發布精细播種、水肥精准調控等主推技術296項,持續推進全國糧油綠色高產高效行動,全環節、全過程发掘糧油單產潛力。
促弱控旺、培养壯苗、植保作業……正是小麥田間办理關鍵期。空中無人機、地上攝像頭、地下傳感器,再加上物聯網,在麥田裡裝上“千裡眼”“順風耳”,會種田已經變身“慧種田”。山東省平原縣土地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經理陳慧芳點開手機上的才智農業办理渠道,農作物生長情況一望而知。现在,公司服務的2萬畝麥田已根本實現智能化設備覆蓋。
才智農業成為本年春管春耕的一大亮點。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层次地交融,信息技術在耕種管收各環節廣泛應用,大田種植信息化率達到26.4%。
習總書記強調,“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杰出的方位”“配套推廣先進適用科技和高端農機裝備”。
“功率太高了!500畝油菜田,3名無人機作業手上,3個小時就完成了藥肥噴洒,一畝地節省20元本钱。”湖北省廣水市長嶺鎮蔡畈村油菜田裡,種植大戶江國強由衷贊嘆。
農機給力,種地省力。在春管春耕一線,天上飛的無人機,地上跑的斗极導航翻耕機,都成了種糧好幫手。到现在,全國裝有斗极定位作業終端的農機裝備已超過200萬台(套)。
技術新、裝備強,不斷優化升級的現代農業機械,既是春耕生產的裝備保证,也為推進農業強國建設供给基礎支撐。
“曾经春耕‘鋤頭不停歇’,現在是‘農機不停歇’。”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办理司司長冀名峰介紹,今春預計全國將有2300多萬台(套)迁延機、耕整地機具、播種機及水稻育插秧機等農機裝備投入生產作業。農業農村部在農機方面重點加速高性能播種機推廣應用,进步種植密度、確保機播質量,為糧食豐產豐收搭好架子、夯實基礎。
雲南省昭通市有著典型的山區農業。本年春耕,小型迁延機、軌道運輸機等成為主角。
“山地用上小農機,耕種、上肥都省時省力。”昭通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崔榮說,市裡積極探究和引進新式的適用小微型農機裝備,軌道運輸機解決了化肥、種子等農資的運輸難題,全市已安裝軌道2.6萬余米。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工業与信息化部,將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作為重點,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2023年以來,通過專項支撑開展樣機試制和田間試驗推廣,已有丘陵山地履帶式迁延機、油麥兼用播種機、山地玉米播種機等在四川、貴州等地開展田間實地應用。
春耕大忙,不隻在田間,也在車間。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生產設備飛速運轉,每隔幾分鐘就有1台“東方紅”迁延機下線。
加速生產、加急發運,一台台迁延機發往各地。農機銷售也迎來旺季,各地的農機產品推介會招引不少農民前來選購。
“現代農業生產,必須配備現代化的科技裝備。”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錄祥說,作為農機生產制作和运用大國,我國農業機械裝備高質量發展正在加速推進,通過研發制作、推廣應用兩端發力,打破關鍵技術,拓宽應用場景,農機裝備產品體系日益豐富,现在能够生產4000多種農機產品。
習總書記強調,“讓農民把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要鼓勵發展各類社會化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創新市場化農技推廣形式,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终一公裡’”。
據測算,在生產條件相同、投入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进步農業技術到戶率,糧食單產进步起伏可達10%以上。春管春耕一線,各地促進農業與科技交融,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條件建設,把先進適用技術送到種糧農民手中。
“你瞧,現在是小麥拔節初期,得加強水肥精細办理,促苗早發快長,进步成穗率、添加穗粒數……”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駐村服務專家陳建玲給種糧大戶開出“藥方”。長葛市農業農村局共派出56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面對面進行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加強科學春管,助力小麥生產。
包村聯戶服務,農技專家奔波在春管春耕一線。本年立春以來,全國累計已有近25萬名農技人員奔赴田間,山東、河南、湖北、湖南等多個省份發布小麥、油菜等各類春管指導意見。
湖北省廣水市李店鎮河西村,平朝種養專業协作社負責人易平朝正和乡民一同,將一袋袋肥料運到三輪車上。“這是市農業農村局演示推廣的新式水稻配方緩釋肥,能够少追一遍肥,畝產還能添加50公斤。”易平朝說。
依托全國7000余個農業科技演示展现基地,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集成演示和推廣應用﹔圍繞小麥抵挡春旱、春播留意事項等,中國農技推廣信息服務渠道開展線上線下服務10萬次,發布農情4.8萬條,總瀏覽量達到100萬。
春耕時節,河北省保定市農業農村部門與氣象部門加強會商聯系,發布農業氣象專報,通過微信小程序、微博、短信等為種植戶供给“直通式”服務。保定市滿城區氣象局建成自動氣象站12個,氣象預警大喇叭141套,覆蓋全區各行政村。
據介紹,農業農村部將緊盯“倒春寒”、春旱、漬澇等災害,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前落實防护办法。加密病虫監測,分片區分作物分病虫推進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最大极限減輕病虫损害。
迎著春色,播撒期望。集合新要素,激發新動能,各地區各部門全力推進春季農業生產,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