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兰是湖南常德的知名经销商,大学毕业后就从事农机行业。经商多年来,长期代理过上海牌拖拉机的销售业务。去年,上海纽荷兰申请破产之后,让这位对其旗下产品怀有深厚感情的经销商深感失落与遗憾。
实际上,像尹慧兰这样的农机行业人士并在少数,以上海50(50马力拖拉机)为代表的上海牌拖拉机,曾经畅销全国。对于很多农机人来说,上海50都是心里一个无法挥去的心结。
4月8日上午,风和日丽,蓝天白云,明媚的春光打在每个人的脸上。在湖北荆门市京山县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中的京山超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下称“京山超能”)厂区内,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机行业人士。车间里,几台崭新的拖拉机擦得全身透亮,即将奔赴前方的春耕战场。
这里是即将恢复量产的上海牌拖拉机的新东家。2015年8月,上海纽荷兰农机公司(原上海拖拉机厂)在破产歇业后,完成资产拍卖。此后,被广州超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接盘买下。
当天是上海牌拖拉机在湖北重生的一天。寄托美好寓意的上午10时18分,主题为“光耀农谷、龙腾九州”的上海牌拖拉机新装发布暨京山下线启动会,在京山超能大车间内举行。京山超能把这次的庆典亦定义为“致敬经典、重铸辉煌”之举。现场仪式上,随着璀璨的焰火燃起,一台经典的上海蓝拖拉机从主席台屏风后徐徐驶出,接受全场嘉宾的观摩与检阅。
据了解,京山超能注册资本5000万元,首期建筑面积4万平米,规划产能1.5万台。在占地达到255亩的新公司厂区内,记者看到,虽然已经建起了5座厂房,但厂区显然还在初期阶段,偌大的沙地还没有绿化,亦没有厕所等生活设施,整个厂区尚给人一派待建中的工地景象。车间里,拖拉机生产线和其他工艺设施也还远未达到完备的标准,这也预示着京山超能的整体工程建设还需快马加鞭。
据了解,广州超能是一家非公有制企业,其前身乃广州市桥农业机械公司。按当家人邵剑梁的说法,至今已经有40年的发展史。广州超能的当家人邵剑梁也是一位老农机人,说起来,记者的很多农机圈朋友对邵剑梁并不陌生。
据悉,凭借发电机组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的广州超能投资集团,目前的业务已经包括智能电源、通用机械、新能源、供应链、物业与工程服务等五个板块,产品及服务涵盖内燃发电设备、智能电源、分布式能源、现代农业装备、机器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储能和其他服务产品等。据邵剑梁在当天的致词中介绍,广州超能也是在上海主板上市的重庆隆鑫通用第二大股东。公开资料显示,广州超能持有隆鑫通用3.95%的股份,后者2015年出售的收益为70亿元。
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上海”拖拉机一度辉煌无比。2002年,作为国企的上汽集团旗下上拖内公司与意大利工业巨头纽荷兰合资,成立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但此后双方整合乏力、亏损连年,终于在去年归于破产。据知情人士介绍,上拖评价估计价格近2亿元,广州超能一举买下是上拖品牌与发动机及拖拉机公司的整套生产研发设备。在广州超能的安排下,在上海崇明建立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开展运营,当天产品下线的京山超能则是新“上海”拖拉机的第二个基地。
令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机消费大省的湖北省颇为尴尬的是,省内农机工业非常弱势。尽管在计划经济时代湖北农机工业也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改革开放后逐渐陷于低谷,没再次出现一家全国性的农机品牌和知名农机企业。据湖北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介绍,近年来中央农机补贴分配给湖北的资金中,70%补给了省外农机企业。湖北滞后的农机制造现状,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让湖北省领导心有不甘。这次广州超能在湖北建厂,重振“上海”拖拉机雄风,很好地迎合了当地政府发展农机工业的心理诉求和地方所需。
据了解,作为当地重要招商引资项目,京山县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厂房、资金等方面均给予了京山超能大力扶持。作为全省农机主管部门的湖北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更在当天的仪式上宣布,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下,对京山生产的农机装备在相关手续的办理上将予以优先办理,并积极努力配合省经信、发改等职能部门为企业在产品研制、项目申报上提供优质服务。
而广州超能把农机大本营建在湖北,也有其现实的考量。邵剑梁称,乃看重这里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产业链优势和政策优势。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超能投资湖北,起因于当地的招商引资。此后,作为荆门市和京山县强力推进的“中国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和湖北省的重点项目,各级政府部门对京山超能寄予厚望。湖北省长曾亲自带队到京山调研考察,而地方更是倾注更多精力。在当天的下线仪式下,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荆门市副市长王新良,京山县委书记胡小国、县长周志红等要员齐齐现身,有力地说明了京山超能项目在当地领导心目的重要性。京山县常务副县长杨仰在当天致词时表示,要确保京山超能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以当天出席活动的100多名经销商观之,“上海”牌拖拉机的人气与底蕴犹在。李汉春,这位资深的农机流通人士,亦不远千里从遥远的北国佳木斯前来一睹这一历史时刻。
据京山超能人士介绍,目前公司人员组成主要有三类,一是广州超能派来的高管人员,二是原上海纽荷兰的部分人员,其中以技术人员居多,还有一些是社会上聘用的人员,主要是做生产和销售。
按照规划,京山超能将生产40-200马力拖拉机,第一步从仍具有巨大市场容量、闻名全国的上海50拖拉机入手,首期实现年产销3000台的目标。有经销商认为,从目前全国农机行业发展的形势和现实的需求量,以及京山超能本身的资源看,京山超能实现这个目标并没有多大难度。
据周立明介绍,截至2015年底,湖北省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8万台,其中20-50马力的7.8万台,50-80马力的7.3万台,80马力以上的有1.76万台。因大中拖市场的刚需所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2015年湖北省新增大中拖1.2万台,其中50马力以上的就占1万多台。“高性能大拖在湖北省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周立明说。
湖北市场空间为京山超能大中拖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大本营。但上海50作为一个早就全国闻名的品牌,京山超能的目标显然不志于此。这次仪式上,邵剑梁立下了宏大的设想,2020年要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另据他透露,超能在京山的新能源项目也进展顺利,项目主要是通过生物质进行发电,属于清洁能源,一期预计每天发电1万度以上。广州超能在京山的整个投资规划是以大中马力拖拉机项目为基础,二期将引进农用发动机、插秧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农机具等产品,从而带动京山整个农业机械产为链的发展、打造京山农业机械产业集群。
在周立明看来,京山超能将对湖北省农机装备制造再次崛起、对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上海牌拖拉机落户在京山,代表的湖北大中型农机装备制造的形象,希望京山超能能传承上海50自主品牌的优良品质和良好口碑,走出京山、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再创辉煌。”
上海牌拖拉机移师湖北生产,延续了这块民族农机品牌的血脉,让很多对上海50颇有感情的用户和有关人员深感欣慰。
对于中国农机行业来说,自上世纪末约翰迪尔掀起对中国农机工业并购的浪潮之后,一些优秀的品牌纷纷落入外资之手。因此,本就孱弱的中国民族农机品牌显得更为弥足珍贵了。近些年来,鉴于中国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潜力,国内央企也加入这场收购战中,成为与外资争夺国内优秀农机品牌的两大势力。而这次,上海牌拖拉机能落入非公有制企业广州超能集团之手,体现了超能当家人的远见卓识与对农机民族品牌的深厚情结。但愿,今后的“上海牌”农机命运能少一分波折、多几分顺利。
我们知道,品牌是最珍贵的资产。由于品牌要比较长时间的培育和较大手笔的打造,因此,品牌资产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此前,我国农机行业曾经的知名品牌和企业中,迪尔收购了佳联、天拖和宁波奔野,爱科收购了大丰,克拉斯收购了金亿,马恒达收购了盐拖和江拖,有的在收购之后短暂保留了牌子,有的则已经不见踪影。这对于辛苦培育品牌的缔造者来说,充满遗憾和感伤。
所幸的,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机行业的不断振兴,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助推下,零零散散的消息显示,很多老品牌正呈现复活之势。如被迪尔收购之后的“老佳联”被非公有制企业常发收购,“老天拖”尚在正常经营,四平的东风也有恢复的迹象,具有60的历史的常州“东风”改制之后呈现欣欣向荣之势,这些,对于中国农机人特别是老一辈农机工作者,是足可聊以慰藉的现象。期待更多的老农机品牌得到新生。
一个国家、一个行业,总要留下些东西交到子孙后代。新中国的农机工业也应如此。约翰迪尔已经179年的历史了,欧洲也有不少家族农机企业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不一定顺畅,但是仍然走到今天,有的成为国际寡头,有的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王者。这对于我国农机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参鉴:一是我国农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活得久比活得长更重要。我们很多企业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却忽视品牌的打造、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提升。国内农机企业要品牌“韧性”,要有打造百年企业的恒心与意志。二是我国的农机企业特别是大型农机企业,在如今国力强势的时代,要借助国家动量,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像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克拉斯这些全球化品牌一样,在世界农机舞台上不断圈建中国农机的一席之地。(朱礼好)